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洛阳: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图文)
常书香 蔡丹    2016年10月21日    洛阳晚报    浏览数:3231


与天堂、明堂遥相呼应的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鸟瞰效果图


日前,备受关注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作为洛阳市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项目的重要节点,该项目风格突出“全唐风”,将在遗址原址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风貌,与已建成的天堂、明堂、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形成轴线,遥相呼应。


仿唐代官式宫廷建筑风格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四个时期500余年。在这里,武则天曾登基,并举行重要庆典和外交活动。应天门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是洛阳历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证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应天门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张如意介绍,经考古发现,应天门是一座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


“它的重要形制体现在‘双向三出阙’上,两侧共六阙,城楼上有两重观,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天子才能享用。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和明清的宫城建筑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如意说。


据记载,应天门城门东西宽130米以上,两侧阙台高120尺。也就是说,按照唐代1尺为29.4厘米来计算,这座城楼为35.28米,大约相当于如今的13层楼高。


洛阳市文物局工程指挥部现场负责人李鑫介绍,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由中国文化遗产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设计完成,整体风格为仿唐代官式宫廷建筑风格。


“项目主要由台基、城楼、朵楼、阙楼、飞廊、连廊等组成。主体为钢框架结构,外观梁、斗拱、柱、瓦面、栏杆均使用铜皮模仿古建筑造型;阙楼基台、城楼等外贴仿古青砖和青白石。其周边环境也将突出‘全唐风’,建筑造型与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明堂遗址、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相协调,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建筑的造型比例、尺度与色彩。”李鑫介绍。


保护遗址层施工难度大


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以定鼎路改线和中州渠南移为前提。目前,定鼎路环线道路工程已建成使用,中州渠已南移完毕。


10月20日,记者在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机械正在平整场地,东边阙楼遗址保护展示在加紧进行。


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从外面看为仿唐保护建筑,首层及夹层为遗址展示。为减少对遗址层的干扰,施工方将采用大跨度异型钢结构建造承台,然后在承台上建城楼、朵楼、飞廊、阙楼等。承台为梯形,高9.5米,为保护遗址层,510余根粗细不一的工程桩和50余根顶管都将在遗址层下安装。


“因遗址临近洛河和中州渠,地下水水位可能较高,施工难度较大。”该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工期一年半预计2018年完工


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王木林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后,将和天堂明堂景区组成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核心展示区,对洛阳市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城市文化品位、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筑的南北均设有广场,工程主体南北侧设置主出入口,各层内空间以栈道分割、相连,密集曲折的道路可以使游客驻足观赏,遗址北侧设置有停车场。


在交通上,洛阳市已委托专业部门以隋唐洛阳城遗址为核心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调整,近期将以应天门遗址周边的环线连接定鼎路主干道。


王木林介绍,该项目工期为一年半,今年年底前,地下遗址保护部分将完工;预计2017年4月,承台将封顶;10月,整个项目主体结构完成;明年年底,整个工程封顶;2018年4月,地面附属设施将完工。届时,游客可登上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俯瞰洛阳城,感受隋唐古城风韵。

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重走客家路主题摄影展作品赏析(三)
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重走客家路主题摄影展作品赏析(二)
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重走客家路主题摄影展作品赏析(一)
只看洛阳城——洛阳故事·侯震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开幕
开年首展丨只看洛阳城——洛阳故事·侯震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将于1月4日在洛开展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洛阳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