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古都洛阳,激活文物的时代价值(图文)
常书香 程召辉    2016年09月05日    洛阳网    浏览数:1146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2016年8月8日,河南省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洛阳市文物保护等工作。李亚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增强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文物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作为在全国文物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文物大市,洛阳市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通过一个个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让古都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


尽责: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7月21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考古学权威专家齐聚洛阳,参观伊川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现场后,高度评价该墓地对陆浑戎迁徙中原历史事件的考古价值。随着发掘工作不断取得进展,陆浑戎这个仅留在典籍中的少数民族的面目愈加清晰起来。


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国家级传统村落14个,省级传统村落28个;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60家,馆藏文物40余万件(套);五大都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规模之大、分布之集中,举世罕见……


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文物大市,洛阳市的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文物保护基础相对薄弱,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中,相关部门科学编制全市域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重点文物保护利用专题规划,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今年以来,洛阳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严格坚守文物保护底线,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措施,让文物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创新:深挖内涵,活化利用


展示利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期盼。


洛阳市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实施了众多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项目,让大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书籍中的文字焕发新的光彩。


根据遗址的保存状况和保护展示需要,对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回洛仓及偃师商城等大遗址,灵活选择原址露明、地面标识、地表模拟、原址复原或保护棚等多种措施,使考古遗址公园变得内涵丰富、多姿多彩。


把旧城改造、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九洲池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成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和谐共赢的成功实践。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即将开工,二里头夏朝遗址博物馆、“两坊一街”(宁人坊、明教坊和天街南段)保护展示工程今年年底前开工,太极殿保护展示工程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工程前景让人期待。


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加快推进,文庙、安国寺和城隍庙等古建筑保护维修方案已编制完成;涧西工业遗产保护工程已获国家文物局立项,通过对2号、10号、11号街坊及一拖厂前区的综合提升和维修保护,彰显涧西工业区时代印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脉……


文物的活化利用,让古都的地标性建筑越来越多,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来洛阳寻古探今。


融合:激活业态,互促发展


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在整治街巷风貌、保持原有街巷系统格局、修缮历史院落、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将建成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这是洛阳市把文物保护与旅游等产业融合的一个事例。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了解到,下一步,该市文物保护工作将做好“四个融合”:


与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融合。把文物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通过“创新”推动文化遗产“历史再现”。


与城乡建设融合。将文物保护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做到多规合一,划定文物保护红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避免大拆大建,有效保护固态、传承活态、激活业态。


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各开放单位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合理适度用好文物资源。


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加强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在深度与精度上深化文创产品开发;充分利用唐三彩、青铜器等文物复制、仿制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发研制富有地方特色、体现洛阳厚重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和文物复制品,延伸文博衍生产品产业链条,推动文博创意等产业发展。

2024年度中华文物保护传承项目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议举行
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与年轻人对话
故宫文创“上新” 《文物有灵》解谜手册带你边玩边学历史
单霁翔:文化保护非政府专利,民众参与更重要
重建圆明园?国家文物局答复
揭秘双面斯坦因:文物大盗还是考古专家?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