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中国梦·洛阳情 “译”路复兴在路上
吴桦    2016年07月29日    中国文化艺术网    浏览数:3714

7月的洛阳古城,一队穿着蓝色志愿者服装,背着大包小包的青年志愿者奔波在洛城的大街小巷。这是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中国梦,‘译’路复兴”观察团一行。队员们深入洛阳的老城新城,不惧骄阳似火,不畏困难重重,只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洛阳牡丹扬天下,平乐创新奔小康

初到平乐镇牡丹画创意园区,队员们便被产业区的规模所震撼。主体美术馆、画家创作楼、写生基地,分布在万亩的创意园区内。一楼的展厅内,牡丹衍生工艺品种类多种多样,扇子上的牡丹栩栩如生、手工编织的挎包上的牡丹雍容华贵、画纸上的牡丹芳香浓郁。

与崔师傅合影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采访到崔画师,当被问到自己学习绘画牡丹画的历程时,便放下了手中的画笔,嘴角洋溢起了幸福的微笑,“我当年是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电影,片尾曲是一首关于牡丹的歌曲,就是因为这首歌我才去学了画牡丹。虽然我一点基础也没有,但就是喜欢,便也坚持了下来。”说到这,画师便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队员们皆被崔画师朴实的梦想和不变的坚持所感动,这也是洛阳城带给队员的感动,因为它曾经辉煌,而又历尽贫寒,如今,洛阳城一路复兴!

如今,平乐镇已发展成有专业画师一百余人,产销一体化的牡丹画基地。小画笔画出了大梦想。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创新与发展,创造出了独有的平乐牡丹文化。

欲品浩瀚河洛史,还看洛阳博物馆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史,必须要去到当地的博物馆转一转。”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见到我们就语重心长地说,“这次来博物馆,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讲解,不只是对你们实践有好处,对你们以后也是很有用。”

讲解员讲解

半天的参观下来,我们的脚和背都是酸痛的,但更累的是讲解员,每一件展品的背景与故事都为我们解释得一清二楚,三四小时的参观下来,阿姨没有喝一口水,我们不禁打心底地佩服讲解员对河洛文化的了解和无私的志愿者精神。参观期间,一位孩子一直跟随者我们,透过展示柜,看到那个孩子好奇的眼神,一听到有趣的历史故事便会展露出笑容,仿佛是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不禁深思,博物馆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当获取常识性的知识已经不需要前往博物馆时,博物馆还能提供什么?我们从小就被学校组织去参观博物馆,为的就是让我们在一种非正式的、自愿的环境中,培育新的态度、兴趣、鉴赏、信仰和价值观的目的。所以,历史博物馆教育更重要的是价值教育,而非知识教育。

从每一展品的历史背景到展品背后的道理,实践队员都牢记在心中。博物馆中的藏品是历史的最好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题材,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前期准备。梦想只有成为一种清晰的思想意识和信念,才会成为现实。

赏天堂明堂风韵,壮复兴中国梦想

7月17日,实践队员来到洛阳之行的最后一站——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

与明堂负责人交流

在考察的路上,队员积极进行景区英文纠错,其中,我们发现个别标识中有很明显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甚至有些是“中式英语”,例如,“小心台阶”被翻译为“Careful step”。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禁思考,作为闻名于世的古城,每年接待成百上千万的中外游客,如果我们的历史故事翻译错误,怎么能更好地将我们中国的文化正确地传播出去?因此,我们队员深深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以及这次实践的意义。

一路走来,我们付出很多时间与精力,但获得了更多,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温暖,收获了知识。四天,那么短却又无限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河洛文化,见证洛阳城的复兴,鼓起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译”路复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亦飞

匠心之美——牡丹画家张瑞红作品赏析
最美牡丹花,魅力洛阳城
“宅”在家里能做什么?来赏精品牡丹画!
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第十一届“民间瑰宝·记忆西城”西城区非遗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圆满结束
国画中的天香国色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