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陈花容:追梦在路上
黄红立    2014年06月04日    河南日报    浏览数:1625


陈花容



梦景图跋



隶书斗方



小楷心经



章草寒香对联


河洛人物


初识陈花容,是2009年冬天,一个年仅27岁的新安县青年教师摘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第一名”,他颇为传奇的经历一时间被传为书坛佳话。


初见陈花容,是在今年春节后的一个上午,于洛阳周山森林公园脚下不起眼的“澄怀堂”。在约好的时间拜访,陈花容早已泡上一壶洛阳牡丹红茶,等候多时。正值雪融时节,“澄怀堂”墨香袭人,轴幅盈壁,八尺书案铺展着四尺生宣纸,一把钧瓷壶配两盏玻璃杯,简朴与简约中透射着不尽的雅意,与一墙之外的繁华,判然两个世界。陈花容说,书法其实同这闹市里的清幽宅院是一个道理,不能不敞开门与外界沟通往来,但必须澄怀以守望笔耕墨濡,观道以守护内心的宁静。


又有几次叨扰,看到他案头满满夹着醒目书签的各种书籍,看到他满眼通红的疲意,看到他接人待物的谦虚,看到他对书友来访的真诚,看到他挥毫泼墨的专注,看到他打乒乓球的神采飞扬,更看到他为了款待朋友让夫人下厨做得满桌子家常菜……我突然想到在网上浏览时,有人把男人分为“泰山、黄山、天山、庐山”四种类型,花容不就是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类似庐山型的男人吗?沉默寡言,含蓄内敛,却内藏锦绣,腹中自有乾坤。


读懂了他,也就理解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独上高楼


新安县北冶镇是一个有传说和历史的地方,自秦盛行冶铁,北冶因此而得名。舜帝凿崖开洞以造漏明,黄帝设密都行宫经营天下。百折不饶的黄河更是以博大的胸怀滋润了这片沃土,也造就了这片土地的人民独特的秉性。


1983年11月,寒冷的冬日,陈花容出生在这个有历史有故事有山有水有文化有内涵的地方。


花容的父母都是农民,但农家人有农家人不辞辛劳的勤劳禀性,更有黄河般崇尚伟大,浑厚包容,不甘卑微的气势。家境贫困,使陈花容的四个姐姐都辍学在家。她们都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但再苦再累也要唯一的男孩上学出人头地,这是全家人共同的梦想。


“更多呵护之中承担着一个家族的希望和未来。”陈花容说,我可以说是在父母万千宠爱之中长大的,姐姐们把上学的机会给了我,家人把更多的幸福和欢乐留给了我,从我懂事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报答家人!


陈花容的爷爷是村里最有名的“写家”,每年春节,爷爷是最忙的人,因为全村的春联基本上都出自爷爷之手。这个时候,也是陈花容最幸福的时刻,帮助爷爷研墨、裁纸、抻纸,摆春联,跑前跑后,不亦乐乎。有时也照葫芦画瓢写一写“出门见喜”什么的。看到左邻右舍对爷爷的尊敬眼光,听到对爷爷的赞誉和美言,小小年纪的花容对“写字”充满了兴趣,希望有一天成为像爷爷一样的“写家”。


“上初中后,当我读懂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魄势,‘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远大追求之后,我的梦想更加清晰!”陈花容说。


跳出“农门”,走出大山。为了这个梦想,他每周都要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崎岖不平的泥泞山路到乡中读书。初中三年,陈花容拿出了背水一战和不胜不休的勇气,因为他很清楚,农村娃娃“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就是靠读书、考上学、端个“铁饭碗”。


1998年9月,陈花容考上了洛阳第一师范学校英语专业,这一年,他正值15岁。


从农村到城市的第一步跨越,从偏僻到繁华第一次开阔视野,陈花容开始细细品味洛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十三朝古都,它背负邙山,南眺龙门,左控函谷,右握虎牢,在我国5000年文明史中,大约近三分之一的时期,洛阳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河洛文化更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


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使陈花容眼界大开。陈花容说:“到洛阳读书,才使我渐渐明白黄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纳百川而成其强,原来黄河有许多像伊河、洛河的支流,原来洛阳文化这么古老,这么深厚,是因为黄河在身边流过,是因为伊河洛河滋养着她。”


师范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小学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但必须选修“书法”或者“音乐”,这就要求你将来必须是一个身兼数职的“全科”老师。


陈花容选修了“书法”。教书法的是刘进明老师,慧眼识珠的刘老师一眼就看出了陈花容对书法的挚爱。


现已经退休的刘进明老师说:“花容确实是一个搞书法的好苗子,当时从他交来的第一份充满着秀气透着章法的书法作业中,我就认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于是,刘进明老师专门给陈花容开了“小灶”,让他利用星期天到自己家里练字,并留在自己家里吃饭。“这在当时的师范学校,这可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陈花容如此回味当初的感受。


在刘进明老师的引导下,陈花容开始了工工整整的楷书之路,读颜体学颜体,临柳体仿柳体,一步步端端正正开始了“颜筋柳骨”的学书之路,


初学的陈花容很快悟出了颜真卿的筋力丰满,柳公权的骨力劲健,由形而神循序渐进。他多次参加学校和洛阳市的一些书法大赛,也获得了一些奖项,陈花容很快成了洛阳一师的“书法名人”。


“当初选择师范是一种无奈,但这又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和梦想的地方,我很幸运!那一张张临摹练习的宣纸,周末那一顿顿可口充满着家的味道的饭菜,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付出、博大和感恩!”陈花容动情地说。


衣带渐宽


一个人有了梦想,他的未来就有了一份希望,心中有了希望,他就会不断求索,靠着勤勉和刻苦一步步走向成功。


师范三年,陈花容搭上了我国师范毕业生“铁饭碗”的末班车。激情与希望是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共同的感受。但现实依旧是现实,虽有“书法名人”的美誉,更有众多的获奖证书,但依然是你来自哪里终要回归到那里,踌躇满志的陈花容,2001年9月被分配到了黄河岸边的新安县西沃乡石山小学。


花季的理想撞上冰冷的现实,学校的艰苦条件是他始料未及的,面对偏僻闭塞的环境,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曾经情绪低落、心境黯然。


当他一次次来到黄河边,领略那汹涌激荡的黄河气势,黄河也一次次撞击着震撼着他的内心……


“黄河曲水善变,随方就圆,看似柔静,实则坚韧无比。退,为了进,曲,受命于直。就连那一河波浪,也都采取了抑扬顿挫、澎湃起伏的姿势,推进着与生俱来的梦想与向往。”陈花容说,黄河再一次熏陶了他。


境由心造唱大我,凌云健笔意纵横。破旧的教室留下了他为孩子们耐心用心细心的讲解,斑驳的黑板上写下了学生们认为最漂亮最好看的汉字,陈花容教会了孩子什么是横平竖直,什么时候该侧锋,什么时候该藏锋,什么时候该露锋,什么时候该逆锋,让孩子们从书法中感悟了人生,从书法中培育了追求。


因为对梦想的追求,他受到了孩子们的爱戴;因为对梦想的追求,他受到了家长们的尊重。在孩子们的欢笑中,他一次次感动,在感动中他寻到了自信


是啊!正是这方偏僻,这片宁静,少了许多打扰,断了许多来往,使青春在静默中孕育,使成功在独处中酿造,使追求在没有烦扰的自我世界中培植。


在山村小学干了两年,陈花容调到了乡里的初中,即现在的北冶镇二中,学校的校长看到如此勤奋好学的年轻教师,把特殊地关爱给了陈花容,这也为他潜心练习书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于是,废寝忘食地在灯下苦练书法到深夜成了他的必修课,更成了他精神上戒不掉的“瘾”。


几年的楷书基本功磨练,也为他今后草书的表现空间奠定了基础。从“颜筋柳骨”到“二王”书韵,陈花容心若幽兰,静如止水,每每临写,总是临深履薄,油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不敢率性而为,生怕有违先人法度,无限春光拜倒于墨笔之下,世间千万感情匍匐于尖毫之端,让笔歌墨舞,让笔墨放肆。他要把偏远的苦难,通过书法渲染出来,让家族的荣光通过笔尖展现出来,把黄河百折不回的气势通过追求用笔墨泼洒出来。


苦难永远是幸运的养料。“2006年是我的幸运之年”,陈花容说,2006年的暑假,新安县实验小学面对全县招调老师,在众多的乡村教师试讲中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2006年9月,陈花容成了新安县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一个农家子弟终于在县城拥有了一间栖身的房间,父母来县城赶集终于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更幸运的是,陈花容结识了张焉如老师,张老师是洛阳的实力派青年书法家,尤擅楷书和行草,因为张老师出身农家,又是自学书法,因此,他深知书法之道的艰辛和寂寞,成名之后的他牵头成立了新安县千唐志斋书法沙龙。


融进千唐志斋书法沙龙,漫步在“谁非过客,花是主人”的千唐志斋,陈花容又一次感受了河洛文化的魅力……


千唐志斋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墓志铭博物馆,所藏唐代墓志碑刻共计千余方,其书法特点或端庄凝重、或憨态自然,简直就是一部“石刻唐书”。千唐志斋也有张钫先生收藏的历代名家遗墨,其中有南朝王弘所书的行草条幅,宋代米芾的行草对联,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碑文,明代董其昌所书书论横披,清代“神笔”王铎及刘镛、邵瑛、韩东篱、郑板桥等人的墨迹。


这里是一部无声的巨著,这里浓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园林无尽的魅力,中国书法艺术在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博大精深”。有人曾说,常居在此,熏也能把你熏成书法家!


陈花容曾开玩笑说:“我也是千唐志斋熏出的书者!”虽是玩笑,但不为过,千唐志斋书法沙龙短短三年竟然走出了9位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要多临帖,字现代气息太浓,没有古法,没有韵味,继承的东西太少。”在张焉如老师的指导下,他步入了书法创作的快车道。也许是对书法具有与生俱来的天分,亦或是他对此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他先后读临了王羲之的《十七帖》与《大观帖》、孙过庭的《书谱》、宋克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等。


在日复一日的临摹过程中,陈花容豁然开朗,渐渐顿悟。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人生之慨,张旭《古诗四帖》的酣畅淋漓,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悲愤激昂,苏轼《寒食帖》的惆怅孤独……短短两年中,陈花容各类碑帖学习皆游刃有余。


在花容书法学习之中,另一位老师也功不可没,他就是李孟渊老师,李老师是资深书家,草书、行书、唐楷、魏碑,诸体皆擅,对章草情有独钟。


2007年,他极力推荐花容临写《平复帖》。正是李孟渊看似不经意的推荐,两年后,竟然成就了陈花容的章草面貌。


李孟渊老师曾对花容断言:“你将走在年轻一代的前面!”


张焉如老师更如此赞誉:学啥像啥!难得悟性!难得勤奋!难得的才子!


天道酬勤。老师的引路和相助成就了陈花容,但勤勉和刻苦更是陈花容成功的“秘诀”。他潜心经典,与古对话,晨耕夜作,朝临夕摹,达到了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程度。


厚积薄发。2007年春节,陈花容投稿参加了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并成功入展,之后书法获奖信息不断涌来:第六届赛克勒杯国际文化交流中国书法竞赛中青组一等奖;入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华鹏飞杯全国书法电视擂台赛优秀奖;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河南省第三届篆刻展;“和谐海西”第二届义海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中山文博园碑第五届全国诗书画展书法精品奖;中国书画天地网第三届全国书画大赛特等奖;“心系中华”江汉大学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中国岩盐之都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


陈花容说:“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好老师!我不可选择地出生在偏僻山村,但黄河的蜿蜒给了我濡墨运笔的启迪;我毅然选择了章草这个追寻,借得伊洛河交融给我以结体的顿悟。我最大的幸福和乐趣就在于书写的过程中,体味那种情性的抒发,那种忘我的境界,那种笔为我用,水墨交融落在纸上的交响。”


蓦然回首


陈花容的坚持和努力,终于让梦想照亮了现实......


2009年11月,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季,这与27年前的冬季几近相同,27年前,四个姑娘的陈姓农家小院喜得贵子,喜庆弥漫了整个小山村,27年后,这位山村的农家男孩,带着家人的希冀和梦想,为一方厚土带来了荣光。


“洞房花烛”与“金榜题名”同时到来。“确实太巧合了,只能说我运气好罢了。”2009年11月5日,双喜临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组委会的老师打来电话核实信息,确认陈花容得了“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第一名”,满脸沧桑的父母掉下了眼泪,姐姐们相依而哭,亲朋好友欢呼雀跃,就连矜持漂亮的新娘也抱着自己如此优秀的老公不愿松开……


这一天,没有酒量的陈花容酩酊大醉,他说,蓦然而至,恍如梦境。确认是真那一刻,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仿佛多年来上紧的发条一下子就松懈了下来。


陈花容参赛的作品《兰亭有约》,整幅作品长2.5米,宽1.5米,用12小块拼接而成。借助王羲之《兰亭序》一文,取法章草名帖《平复帖》苍茫古朴的韵味,并加入二王草书的意趣,用隶书题签加小楷批注创作完成。


追摩古人得真趣,别出心意成一家。一位书法评论家如此评论《兰亭有约》:这幅章草作品无论是在技法的表现上,还是对整体气息的把握上,都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章草熟练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对《居延汉简》和陆机《平复帖》等诸多章草范本的整合能力上,更胜出其他众多入展的章草作品一筹。


2009年12月27日晚,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典礼暨文艺晚会在平顶山市隆重召开,面对众多艺术家和领导,面对鲜花和掌声,陈花容的获奖感言是:心态特别放松。没想到会获得一等奖。特别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前辈们。


“从那天开始,我的生活开始‘乱了’。班上不成了,只好暂时请假;各类新闻媒体的采访多了;各地的邀请活动多了;要字的人也多了。”陈花容说,“兰亭奖”带给我了短暂的开心和一时的鲜花掌声。


2010年8月,陈花容调到了新安县教育局担任了教育书画院院长;2011年10月,他又调县文联任专职副主席……


此后,荣誉和职务接踵而至,新安县人大常委、洛阳市人大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政协常委……


尽管诸事纷扰,他却没有顾之于东而失之于西,而是不断地拓展和追寻。2010年,陈花容拜会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教授并多次参加其书法研修班及相关活动,几年时间里,陈花容近距离感受并聆听着书法大家的教诲。


2013年11月,而立之年的陈花容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美术师”的评审,而且是洛阳市唯一以书法专业取得的正高级职称。


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如此评价陈花容:“此后的几年里,陈花容似乎很少在媒体上露面,报纸杂志上也很少能看到他的名字。看似沉寂的背后其实凝聚着这位年轻书家的冷静与思考。陈花容是位谦虚低调之人,为人处世不事张扬,温和而淳厚,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并没有迷失自己,没有一般少年成名者的狂傲和自满,相反,他以更加客观的姿态来审视自己的艺术和人生,以更加谦虚的品质来对待人和事,这是一个真正书家所必备的宝贵品质。‘伏久者飞必高’,他的这种沉寂和低调无疑是在积蓄力量,储备能量,是让自己更加厚重起来。”


宋华平说:“纵观陈花容近期的创作,草书灵动中不失厚重,恣肆中寓于中和,隶书高古又不失情趣,小楷严谨而又耐人品味,无论是草书、小楷,还是隶书都带有较强的花容符号,而这种符号,不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又有着强烈的古典支撑。”


陈花容说:“我经常回家乡看黄河,领略那汹涌激荡的黄河气势,我渐渐懂得,书法之道,非朝夕可成,钟爱书法更是一辈子的事。‘技近乎艺,艺近乎道’。由‘技’进‘艺’至‘道’,可为静水流深之真谛。若为艺术发展之规律,我认为目前还属于前者阶段。此阶段,‘敬畏古人,崇尚经典’是我对书法最基本的艺术态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陈花容说,回望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必须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追逐梦想需要坚持。陈花容说,漫漫人生路,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长吁短叹于事无补,叶子在风雨中飘摇却依然坚守在枝头,因为叶子相信一生执著的绿一定会换来一个金色的秋天。


陈花容说,静水流深,艺术如此,人生亦然。为人处世如同流水,水浅则叮咚作响,水深则默然无声。人贵自知。东坡先生有诗句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艺无境,吾将踏着这份宁静前行!


今年3月,陈花容成为唯一一个代表中国书协参加了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为了使新安县“中国书法之乡”的文化招牌更靓丽,为了更多贫困而喜欢艺术的农家孩子得到更多的机遇,稍有空闲,陈花容就会回到新安县的学校给孩子们上书法课;依然会回到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唐志斋和书友谈书论道;新安县花容文化发展基金(奖金)也正在运作筹划之中。


茶亦醉人不需酒,墨能香我何必花。陈花容,依然追梦在路上……


墨彩书香——唐小朝老师作品欣赏
喜报 | 历史性突破!洛阳30位书法家当选省书协专委会委员
展览预告丨唐诗里的洛阳——寇北辰书法艺术展
陈崇锋毛体书法展于11月20日在洛阳图书馆展出
第三届黄河流域研学联盟大会在郑州开幕!
洛阳市书协主席团精品创作辅导走进伊滨区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