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图文:北魏佛面在洛阳博物馆微笑再现
2014年02月26日    洛阳网    浏览数:2372


洛阳博物馆珍宝馆里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


3D版佛面造像


       洛阳博物馆珍宝馆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有3D版的了,按文物原样1∶1打印出来的。

       2月22日,通过运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这件珍贵文物的“孪生姊妹”面世,与原文物相比,误差仅有5微米。承担此项工作的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这件作品极有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件1∶1文物3D打印品。

      3D造像长啥样?东方“蒙娜丽莎”的“孪生姊妹”

       说起东方“蒙娜丽莎”,许多洛阳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珍藏在洛阳博物馆二楼珍宝馆的那件北魏泥塑佛面造像:那微微上扬的嘴唇,那从容慈祥的面部表情,在众多参观者的心里都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这件珍贵的文物被冠以东方“蒙娜丽莎”的美誉。

       22日上午,在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品开发中心展示的这件3D版北魏泥塑佛面造像:因为是白色树脂材料,它很轻,高25厘米,与原件保持1∶1的比例,尤其是微微上扬的嘴角和那一抹让人记忆深刻的微笑,与原件毫无二致。

      精准度如何?误差仅有5微米

       这件作品的质量虽轻,份量却相当重。要想打印出这么一件作品,首先要运用精密的仪器对原始文物的各项数据进行扫描,其次在电脑里做成三维图像,最后再用3D打印机进行打印。“不同的材料,所需的打印时间不同。”工作人员介绍,树脂是比较常用的材料,打印速度快一些,比如这件佛面造像,耗时约3小时,若使用金属材料打印这件作品要一两天。

       “在电影《十二生肖》里,演员戴上扫描手套在铜兽首上摸了一遍,后方的3D成像系统便开始建模,用3D打印机打印、着色、进烤箱,一会儿,一个与真兽首一模一样的仿制品便出炉了。”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没有这边扫描,那边就马上打印出来的速度,但从精准度上来说,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复制品,和文物原件的误差仅有5微米。

       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先行者,目前已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合作,通过3D打印及快速成型技术介入文物保护。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这件作品极有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件1∶1文物3D打印品。

       突破传统文保技术,未来文物也能抱回家

       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张波说,通过3D技术打印文物是对传统文物保护技术的一种突破,对文物保护及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定期对文物进行三维数字扫描,能对文物的整体情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其次,有了三维数字资料,在进行对外展出和交流上,文物的安全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最后,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许多人到博物馆参观,都会有种想把文物带回家的冲动。”张波说,传统做法是采用翻模或塑形、雕刻等办法做出文物复制品,但这些做法存在对文物损害较大或产品精准度不够等问题,3D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目前,洛阳文博展览科技研究中心与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联合成立了三维扫描实验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已经扫描了珍宝馆内的8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很快将拥有自己的3D打印版。未来,您再到博物馆参观,或许真的就将自己喜欢的文物抱回家啦!

2024年度中华文物保护传承项目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议举行
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与年轻人对话
故宫文创“上新” 《文物有灵》解谜手册带你边玩边学历史
单霁翔:文化保护非政府专利,民众参与更重要
重建圆明园?国家文物局答复
揭秘双面斯坦因:文物大盗还是考古专家?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