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洛阳的世博会中国馆系列彩灯春节在京展示一个月
2011年01月06日    河南文化产业网    浏览数:1433

2010年1月5日,在偃师首阳山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彩灯艺人魏增产正和家人忙着将制作好“世博会中国馆”系列彩灯搬运装车,运往北京。春节期间,这些雄个洛阳制造伟的“中国馆”彩灯将代表洛阳,在京展出一个月。

他专程到上海看“世博”

世博会开始后,老魏就琢磨:红色的中国馆“东方之冠”独具中国特色,他要以此为题材做一套彩灯。可网上的资料让他心里没谱。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馆的结构,2010年10月,老魏专程前往上海世博园,把中国馆仔细地看了个遍,还拍摄了全方位的照片和视频。

从上海归来,老魏对如何做“中国馆”彩灯已经成竹在胸。他先画出图纸,又用钢筋焊接了一个大约一尺见方的模型,以便参与制作的工人有个直观的印象。

近万元钢材做“骨架”

接下来是焊接骨架。为便于组装和运输,大型彩灯采用的都是组合式的钢架:先分块制作,再运至展出地点进行组装。这架彩灯长宽均为10米,高为8米,骨架分40个组块,做了一个半月才完成。仅骨架就用去了价值近万元的钢材。

从2010年11月开始,老魏每天握着焊枪,蹲在冰冷的院子里,从早上7点半一直干到天黑。中国馆的结构有许多斜面与水平面的交叉,同时还有146个柱头。在柱头制作时,钢筋互相交错。因此,这架彩灯的制作对焊接的质量要求很高,如果对接的角度稍有错位就可能安装不了。在组装时,果然出现了点差错。老魏只好搭起脚手架,把错位的焊点一个一个敲开重新焊接。

“衣服”、“九叠篆文”、“海宝”一个也不能少

彩灯使用红色和黄色绸布裱糊灯面,这些都是老魏的妻子张萍带领工人手工制作的。制作布面非常费时费力,为了给这个庞然大物做一套合体的“衣服”,张萍把钢筋骨架分块量好,一点一点裁剪缝纫裱糊。

细心的老魏还发现中国馆的柱头上都有文字。他说这些文字是古代的”九叠篆文”,自己的彩灯上绝不能漏掉这些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他制作时把这些文字都画了上去。他还细心地制作了两个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让他们一起在灯展上亮相。

2011年1月5日,这些彩灯运往北京公园,老魏将在那里对彩灯进行组装。春节期间,这架彩灯将在那里展出一个月。届时,一座雄伟的中国馆彩灯将代表洛阳在北京亮起来。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洛阳市第三届牡丹绘画技能大赛征稿启事
鹊华掇英·洛邑风华作品联展在洛开幕
洛阳市民协副主席王飞剪纸亮相国际舞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寻溯洛阳十三朝 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委员会写生采风活动第二站
洛阳市美协青年美术家座谈会召开
笔墨丹青写大爱 春风情暖洛阳城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