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孟津平乐农民牡丹画香全国
2010年12月24日    洛阳网    浏览数:1685

当你步入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农民牡丹画第一村的街道上,鲜艳的牡丹画宣传标语首先映入眼帘,“一幅画、一亩粮,挥毫牡丹奔小康”,“文化产业有前途,画好牡丹能致富”……让人似乎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牡丹香正从墨中扑面而来。日前笔者踏上了平乐村的土地,立即被这些新民谣背后的丰富内涵所吸引。

据了解,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的平乐村,全村人口不过6千多,却有100余个牡丹画专业户、300名书画爱好者,河南省市县美协会员20多名,年创牡丹画10万幅,销售收入900余万元。笔者欣喜地看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从事书画艺术,打开国内外牡丹画销售市场,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牡丹画家们,也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因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明帝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平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代的文学巨匠曹植,在《名都赋》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平乐不仅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更有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特别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郭泰安为首的几位当地农民,率先建立汉园书画院,切磋、交流绘画技术,推动牡丹画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一批中青年牡丹画家跃上艺坛,使当地绘画队伍不断壮大。这种艺术的带动作用,使平乐村的农民牡丹画享誉市场,农民们开始积极推动牡丹画商品化,村里几位比较有名的农民画家把作品销往西安、济南、昆明等大城市,收入不断提高,调动了农民的绘画积极性,当地搞牡丹画创作的农民逐渐增多,为牡丹画销售数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促使牡丹画销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平乐的农民牡丹画,传承脉络清晰,艺术特点明显,地域色彩浓郁,被称为吉祥富贵、雅俗共赏。比如郭泰森的哥哥郭泰安,就是一位最著名的平乐农民牡丹画家,他自幼喜爱绘画,更痴牡丹,作品用笔老辣,气势奔放,用色艳而不火,巨作《中国牡丹》被少林寺选为出访礼品,郭泰森也三次应邀到日本参展。另一位农民牡丹画家郭肖伟,师从名家,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获奖,并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巡展,被国内外众多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郭治威不仅善画牡丹,而且还专攻书法和钟馗画,他的书法作品屡次出现在全国书法大展中。徐来信,既是一位牡丹画家,更是一位痴迷翰墨丹青艺术的鉴赏家、评论家,他有关平乐牡丹画等400件诗文书画作品,散见全国各主要报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正是有了艺术的准确传承,结合黄河流域农民的质朴气质,方才造就了平乐牡丹画儒雅而不失纯朴的艺术特点,从而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于2009年11月12日到平乐村视察,对平乐牡丹画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提出要让平乐牡丹画参加文化部和全国美协组织的画展等要求。省委、省政府已把平乐牡丹画产业项目确定为河南省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市委、市政府也把该项目确定为1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2009年11月5日,总投资3800多万元,占地65亩,建筑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的中国平乐农民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式奠基兴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农民牡丹画产业园区,形成孟津乃至全国的牡丹种植基地、牡丹画创作基地、牡丹画培训基地、牡丹画集散基地。目前,138套公寓式画室,面积4000平方米的培训及展示大厅,主体工程已完工。2010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也到平乐牡丹画专业村进行了视察。

孟津县抢抓机遇,争创“中国牡丹画第一村”,他们投资15万元,将400平方米厂房改造成写意画培训中心,按照洛阳市的部署,实施“三年培训”和“百日传帮带”计划,由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洛阳画院王绣,文柳川等15名洛阳知名画家,每人带传4—6人,每周六定期进村开展辅导、讲座及点评。期间河南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马国强多次带领省书画家到现场指导。目前,已举办培训班20多次,培训画家1000多人次,经过严格考试评定,已评定画师两批,其中一级画师7名、二级画师15名,三级画师26名,极大地提到了农民牡丹画的创作水平。2009年9月27日,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宣传部长孔玉芳来平乐视察调研牡丹画产业时,为首批画师颁发了证书。

平乐县,充分利用洛阳牡丹的社会影响力,张扬自身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把平乐村打造成中国牡丹画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牡丹画基地,实现牡丹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他们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对平乐牡丹画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人民日报在2009年12月24日综合版以《洛阳平乐成为牡丹画第一村》为题,对平乐牡丹画村产业发展进行了详尽报道。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世界》专辑介绍了平乐牡丹画。同时,组织农民画家参加“中原文化新西兰行”、“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分赴新西兰和宝岛台湾举办牡丹画巡展及现场作画,组织农民画家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厦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和上海世博会等,提高了平乐牡丹画的对外知名度。

在平乐村牡丹书画创作群体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目前已形成书画、装裱一条龙服务体系,农民创作的书画作品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的旅游精品商店,有些还漂洋过海,被日本、美国、东南亚各国书画爱好者收藏。因此,平乐村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荣誉称号,平乐镇也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匠心之美——牡丹画家张瑞红作品赏析
最美牡丹花,魅力洛阳城
电视剧 《清平乐》中文化常识汇总,高考生必看
“宅”在家里能做什么?来赏精品牡丹画!
中国农民丰收节——赋予新时代文化内涵的节日
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脉络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