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2010年12月22日    洛阳日报    浏览数:713

2010年12月20日晚8时,洛阳歌剧院,一场由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带来的新年音乐会,让千余名观众沉醉其中,回味久久。

在设施一流的歌剧院里欣赏一场世界顶级水平的音乐会,在过去的洛阳,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这一切,却在近五年里成为不少市民生活的常态。

“十一五”期间,洛阳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据统计,五年间洛阳市开展各类大小文化活动千余场;组织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参加省、国家各类艺术大赛,共获各类奖项300余项。2009年,洛阳市文化产业总产值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增加值34.12亿元。

洛阳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展望“十二五”,洛阳市文广新局局长徐建莉和文产办有关负责人说,洛阳不但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更具有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洛阳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发掘文化潜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洛阳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为实现福民强市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抓好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艺院团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提高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完成新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学校、曲剧团等的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使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要求;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覆盖洛阳每个行政村;广泛深入开展广场文化狂欢月、文化惠民演出、文化进基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

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文化建设改善经济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本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品牌,文化品牌转化为文化消费,使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壮大文化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壮大带动能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文化产品生产和流通,扩大产业空间。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带动园区、企业、品牌、市场建设,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建立“洛阳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创新运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利用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产业发展。按照“实施一批、论证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不断策划新项目。

实施特色品牌战略。突出洛阳特色,提高品牌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创作优秀作品,制作优秀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按照“培养一批、发现一批、引进一批、联系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健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管理机制。重点培养引进洛阳文化产业急需人才和领军人物,广泛联系省内外杰出人才,促进洛阳人才与市外人才交流合作。依靠优秀人才创作文化精品,打造知名品牌,提高文化生产力。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洛艺生辉-洛阳市牡丹诗词书法大展征稿通知
《名家教你画》丛书首发式在洛启幕
长城艺术沙龙第九期暨长城传承人文化艺术研究会年会筹备会议举行
洛阳市美协七届七次理事会召开
评论丨绘画的社会情绪价值——兼谈首届河南省青年美术人才推介工程青苗计划综合美术作品展
洛龙区书协“洛艺生辉 福送万家”义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十》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