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组图:洛阳孟津发现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
2013年07月03日    洛阳网    浏览数:2126

李煜画像

今年65岁的李连堂从地里挖出的石羊残身,至今仍放在自家门外


疑似李煜墓地块内勘探时留下的探洞

2013年7月2日记者获悉,孟津县文物部门日前在对该县朝阳镇后李村走访时,发现了石羊等唐宋时期墓前石刻,经初步勘探,出土石刻附近有一座较大型唐宋时期墓葬,墓葬时代与李煜死葬时期基本吻合,该墓疑似为南唐后主李煜墓。目前,考古勘探工作仍在进行中。

【官网】孟津发现疑似李煜墓

近日,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世人对南唐后主李煜墓葬的极大兴趣。该消息称,孟津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日前在该县朝阳镇后李村走访时,发现一些残缺的唐宋时期的石翁仲、石羊、望柱等墓前石刻,这些石刻是村民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出土的。而在20世纪30年代,南唐后主李煜墓志也曾在该地被盗掘出土。

据此,工作人员推测这些石刻应是南唐后主李煜墓前的遗物,而朝阳镇后李村疑似为李煜墓葬所在地。

为进一步摸清李煜墓葬的位置,孟津县文物局正联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疑似李煜墓及其周边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意在厘清墓葬的形制、年代和墓园的规模、布局等,为确认李煜的葬地寻找证据。

【探访】较大型唐宋墓葬“隐身”老坟台

后李村是否真的就是李煜墓的所在地呢?2日上午,我们随孟津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来到该村一个叫老坟台的地方,看到原本种着果树、玉米的土地上新添了许多探沟。

初步勘探结果显示,老坟台附近有一座较大型的唐宋时期墓葬,该墓葬长、宽各约20米,墓室长4.5米、宽4米。墓葬距地面约6米深,有过洞3道,渗水井3眼。

在老坟台西南角,有一眼修建于2010年的机井。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我们在该机井南侧一处坍塌的坡地上,发现古砖两块。长期关注李煜墓葬调查的孟津县人李凯斌认为,砖块是修建机井时水冲塌地面才露出来的,应为该墓葬的外围建筑。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较大型唐宋墓葬的年代与李煜的死葬时期基本吻合。目前,后续考古勘探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推测】三大理由支撑后李村李煜墓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公元961年至975年在位。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4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开封,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被宋太宗派人毒死。李煜被毒死后,被追封于吴王,葬于洛阳北邙。

据了解,在南唐三主中,先主、中主均葬于南京,即“南唐二陵”;只有后主李煜死后,“以王礼葬于洛阳北邙”。然而,北邙山是一个很大的地貌单元,东西绵延数十公里。从李煜旧臣徐铉为其所写的墓志铭中的“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等语句分析,李煜葬地只能位于瀍水以西、洛水以北、唐上阳宫以北的邙山南麓。

参照唐上阳宫这个重要“坐标”,基本可以推断出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为南唐后主李煜墓葬所在地。其主要理由有三:

后李村与墓志铭所记方位相符

李凯斌说,根据徐铉所写的墓志铭记载,李煜墓应位于北邙一片空旷的台地上,可“瞻上阳之宫阙”,从墓地又可远眺洛水、伊水等“三川东注”。而后李村刚好坐落在邙山南麓的一片广阔的台地上,其东临瀍河,南可遥望唐上阳宫遗址,恰与墓志铭中的“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相合。

后李村村名与李煜墓关系密切

作为一个古老的村名,后李村村名的由来据说与李煜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洛阳有许多村名,常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关。”李凯斌说,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曾是南国一隅之主且宋室“以王礼”葬之,故其安葬后当有同宗人守陵,而这些李姓守陵人当是如今后李村村民的先祖。与此同时,后李村西1公里处为周寨村,相传是李煜最喜欢的小周后凭吊亡夫所筑营寨之地。

由此可知,后李村和周寨村村名与李煜有着密切关系。

石像生的发现

说后李村是李煜墓所在地,还因为其近年来常有唐宋时期文物出土。

据后李村业余文物保护员李连堂老人说,早在1966年,村民在挖掘蓄水池时,就发现有一大型墓道。1974年前后,村民在平整老坟台土地时,又发现一大型无名墓主墓道,规模甚大。“我下到墓室,墓室有近20平方米,砖铺地,没有发现什么东西。”李连堂老人回忆道。

在李连堂老人家的院口,我们见到了一尊石羊雕像。该雕像虽没了头,但其他部分保存完好。他说,这尊石羊也是当时平整土地时发现的。与它一同发现的,还有一尊石人,现埋在村里一处果园里。

“石像生又称‘翁仲’,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等。”李凯斌表示,它们的发现,说明后李村的墓葬应为一处帝王陵墓,因为一般达官贵人的坟墓前是不能设置石像生的。

【心声】保护起来,复活“千古词帝”

“在我小的时候,还曾听村里的老人说,老坟台上还有一个比较矮的土丘,并竖有碑和牌坊。”李连堂老人说,后平整土地时,土丘被推平,碑和牌坊也不知去向。

李凯斌说,作为南唐国君,李煜虽乏政治才能,但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在词坛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词篇,被称为“千古词帝”。

“通过近年来的勘探调查,基本可以断定李煜墓位于后李村。”李凯斌呼吁,希望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将该墓保护起来,复活“千古词帝”,这对于丰富孟津县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文化影响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其人】放错位置的皇帝

兼具“亡国之君”和“婉约词人”两种特质的国君,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颂的一代词人,他无心争权夺利,却登上王位,所以又被后人评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洛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段宇京说,唐朝被朱温灭掉后,中国历史便开始了军阀混战的五代时期。纷乱的时局诱发了各色人等的野心,称王称霸者一时纷起。割据江南的一个地方王国,因其开国君主自称为唐宗室的后裔,故把自己的王国命名为“唐”,史称“后唐”。

南唐共历三主。段宇京说,李煜之父李璟是读书人,词写得很好。李煜大有父风,且比父亲还要书呆子,吟诗作赋是把好手,治理朝政却一塌糊涂。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其词】承前启后的婉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著有诗词集,后失传,现存的词有44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确定的有38首,《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为传世之作。

李煜词风以975年被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词风绮丽柔靡。被北宋俘虏后,由于生活巨变,词句多反映国破家亡的凄凉和悲壮,为后世的“婉约派”埋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其死】因帝王身份被葬于洛阳

李煜被俘后,以帝王之尊度过3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公元978年的七夕,恰是李煜42岁生日。尽管席间丝竹伴奏,舒袖曼舞,但气氛感伤,他写下脍炙人口的《虞美人》。宋太宗对李煜这种怀念故国的情感不能容忍,当夜设法害死李煜,且死后尸体做俯首之状,以示永世屈服于宋。

洛阳市文史专家徐金星说,李煜死后,宋太宗虚情假意地追封其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北邙山,还请原南唐旧臣徐铉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作为我国历史名山之一,邙山自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谚语,只有达官显贵和地位显赫的人,才能葬于此地。李煜生前跟洛阳并无很深的关联,由于其帝王身份,因而在洛阳设陵。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组图:“根在河洛”书画联展·孟津周开幕
全国农民画展在平乐开展
孟津小伙:16米剪纸长卷献给牡丹文化节
把王铎书法打造成“国际名片”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