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伊川“青铜器制造村”
魏朝阳    2010年09月06日    网络综合    浏览数:1674

伊川县葛寨乡的烟涧村,近几年来在仿古青铜器上大作文章,通过村里老艺人和村民们的精诚合作,使失传3000年的金属冶炼工艺在他们手中重生,也使这项独具洛阳特色的中国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

烟涧村从事仿古青铜器制作,最早始于一位叫方兴庆的老人。1963年,方兴庆经过多次实体雕刻、模具试验,成功地制作出仿战国时代的“牛鼻象背铜镜”。没想到这件仿古青铜制品,竟让一位从事十八年的考古专家看走了眼,方兴庆还被当作文物走私贩子请进了公安局。

方兴庆在公安局里呆了五天,写了二、三份情况说明。方兴庆说:我没倒卖国家文物,倒卖国家文物是违法的,我不倒卖那,我卖的是工艺品,你们如果不相信,我家还有许多,有佛像,有象牙镜,一说象牙镜,他拿出来说是不是这,我说是,我说家里好些。他笑了,说你这真不是国家文物,复制的不简单,可以以假乱真了。

此后,方兴庆能对照书上的图片,制作出立体的模具,铜马、铜盆、铜塔、铜兽、铜人……凡是可以仿制的青铜器,方兴庆都复制了个遍。

方兴庆说:“我很得意的拿手的作品,像神农山的大鼎,西周的大鼎,神农山的大佛像,庙院叫保护神,王屋山上的大钟,这都是我制作出来的。在这些博物馆放有还有我的一些东西。陆续在这几年过程中,我教了些徒弟。有些跟我的徒弟学,有些跟我的徒弟的徒弟学”。

方兴庆的带领下,烟涧村目前形成了宠大的制作仿古青铜器队伍。现在全村800户人家中,制作青铜器的就有200多家,从小到一公斤的四羊方尊,大到超过1000公斤的人面鼎,一个个仿制起来得心应手,目前他们的仿古工艺制品已达到1000多种,其中马踏飞燕、洛阳鼎、编钟、天子驾六等代表最受青睐。

洛阳市博物馆副馆长 青铜器专家 高西省对方兴庆的青铜器复制手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高西省说:“他们复制的青铜器里面,不管从造型上讲,纹钸上讲,做的都是比较到位,基本上把特别是商周青铜器的神韵做出来了,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豫西地区这一带青铜器复制技术工艺。”

烟涧村村民不仅使青铜器制造工艺在他们手中重生,而且依靠这套独门技艺,当地百姓也走出了一条奔向富裕的小康路。

走进烟涧村,许多家的门头上都有“仿古青铜器”的招牌,在村中穿行,加工青铜器的磨光机发出的声响此起彼伏,在村民周长海家,地上摆着一大堆莲鹤方壶半成品,他正和妻子为莲鹤方壶上光,这位近40岁的庄稼汉,靠这门手艺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周长海说:“咱家以前穷得很 以种地为主 也没啥外来经济收入 一做这 最近这几年你看 房子盖起来 买了车 最近我准备再买面包车 根据这需要吧 一个月大概会收入七八千 万把块钱吧 一年大概纯收入十万元钱吧”

别看烟涧村地处小山村位置偏僻,可是这些农民依靠电脑足不出户,就把仿古青铜器销售到了国内外。在国内,烟涧村的仿古青铜器已被百余家博物馆收藏。现在,烟涧村成立了仿古青铜器协会,他们以公司农户加基地的方式,引导更多的加工户参与青铜器生产经营,共同奔向富裕之路。

责任编辑:河洛学苑

讲座预告 | 金声玉振——青铜器与玉器的共鸣
“探索台前幕后 传承古都文化” 伊川县实验小学开展历史文化主题研学活动
“青春激荡 强国有我” 伊川县实验高中在龙凤山开展国庆主题研学活动
伊川建业绿色基地与洛阳市研学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于1月16日隆重举行!
老韩说艺第六十五期 仿青铜器 异彩纷呈
一文读懂商代青铜器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