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非遗”代表唐三彩烧制技艺濒临后继乏人
2012年08月13日    新华网    浏览数:699

在近日闭幕的第七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对记者说,现在跟着他学习唐三彩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担心这项技艺将来会后继无人。

事实上,高水旺的担忧并不是个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人才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招收一个年轻工人非常容易,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一直到现在,招工非常难,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高水旺说起招工难一脸惆怅,“现在工资一涨再涨,但是也留不住人。”高水旺曾有几个年轻徒弟,也都做得很不错,可是其中有几人已经改行了。

高水旺介绍说,历史上唐三彩曾在宋末元初失传,直到清末修建陇海铁路,这些国宝才重见天日。后来经过洛阳南石山村民间艺人多年探索,刻苦研制,才生产出类似于出土文物的复制品,使失传千年的宝贵艺术得以传承。“我从事这行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不想看到这项技艺再次消失。”高水旺说。

浙江缙云悬雕代表性传承人陈成科也表达了类似的烦恼。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朱立春认为,人才短缺一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一块短板,如何扩大非遗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去年6月1日,中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创作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朱立春说,“《非遗法》也对非遗传承人有义务培养人才作了具体规定,但现在来看好多非遗项目进行得并不理想。”高立春认为,好多非遗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大,人们参与度不够高,认同感缺失是造成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朱立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一个区域、一个族群的普遍认同,让非遗成为当地人的骄傲,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但是现在来看显然很多非遗项目还远远没有做到位,所以也就导致了人才短缺、传承难等问题。而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将成为许多非遗项目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重走客家路|梅州兴宁,好听好看有韵致
非遗之美 致敬“她力量”
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今年3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2021洛阳首届云端非遗论坛圆满举办
跟着非遗去旅行,穿越古诗词中才有的绝美之境
老韩说艺第六十四期 大唐风华韵三彩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