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艺术网洛阳讯】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的繁荣。如何使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得到实惠?如何让百姓喜欢并参与文化活动?洛阳市文广新局采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演出活动、文化惠民工程”的做法,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意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让当地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据洛阳市文广新局有关人员介绍,2012年以来,洛阳共开展“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舞台艺术送农民”、“周末剧场”演出378场,组织农村、城市社区公益电影放映14760余场,范围覆盖九县六区,惠民逾百万人次。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60余万人次,外借书刊文献75万余册次。洛阳市群众艺术馆先后举办洛阳市迎春书画摄影展、“洛阳之春”书画展、“龙马精神”王松生专题画展等书画展览,满足市民书画的欣赏需求,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洛阳市少儿图书馆“六一”在孟津县会盟镇小寨小学等地设立了馆外流通点,捐赠、借阅图书1400余册,并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换、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支持关爱留守儿童。
今年上半年,洛阳市九县六区广场同时开展“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新增了“2012洛阳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和“千名少年儿童牡丹长卷书画”活动。他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安排部署了 “百城万场”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各县市区广场常年戏曲票友演唱、百姓舞台、书法写作、舞蹈演出不断,使城市文化广场成为城市区百姓茶余饭后、节假日开展文化活动的首选场所。
截至目前,洛阳市已建成36个标准化办事处、158个标准化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143个乡镇文化站,1990个农家书屋,1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级支中心,2985个村级服务点。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天天都有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在书屋读书,在互联网上浏览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