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朱六来纪念碑揭碑
2012年05月10日    洛阳晚报    浏览数:1311

2012年5月9日,在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大东村,鞭炮锣鼓声伴着婉转的曲剧唱腔,朱六来先生纪念碑在其故里落成揭碑,以纪念这位“河南曲剧第一代名伶”。同时,洛阳市曲剧院等省内曲剧团体献上了专场演出。

朱六来先生为河南曲剧“洛阳小调曲”的创始人之一,1911年生于洛南大屯(今大东村)。他自幼苦练高跷踩唱,得“高跷状元”的美称,于1925年与张五魁合演《蓝桥会》,开高跷曲登台演出之先河。

朱六来嗓音高昂,音域宽广,唱功独特,扮相俊雅,他先后与朱双奇、张五魁、刘卫生等曲剧名家组建班社,唱红洛阳城乡,代表剧目有《蓝桥会》、《赶郏州》、《白蛇传》等,一度曾有“要想不生气,得看六来戏”的民谣。1934年,朱六来受邀到江西、福建、陕西、甘肃等地演出,广受赞誉。1956年,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上,朱六来与朱万明、陈素真、常香玉同获最高荣誉奖,后他又到省戏曲学校执教,并帮助组建信阳曲剧团。朱六来于1967年不幸抱病而终。

揭碑仪式由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家协会、省戏曲表演学会、洛阳市文广新局、市戏剧家协会、市曲剧院等主办,曲剧老艺术家刘卫生、马骐、高桂枝、郭凤娥等亮相舞台。为表达对一代曲剧宗师的敬仰,南阳市曲剧团、平顶山市曲剧团等地市剧团也献上了精彩表演。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河南稀有剧种走进清华大学 首场演出“小包公”颠覆想象
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季举办多场活动
13朵“梅花”扮靓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
戏曲艺术的多样性之美
传统戏曲更需关注“小众”
推动建立当代戏曲舞台表演风格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