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组图:痴迷收藏二十年 小家变成博物馆
2012年01月12日    洛阳日报    浏览数:936

收藏给于宏夫妇带来无限乐趣

梨形三镶壶(壶身是锡包紫砂,壶把、壶盖嵌黄花梨及和田玉)

象牙材质的“刘海戏金蝉”

锡镶铜温酒壶(清早期)

锡鎏金象形水注(清晚期)

核心提示

墙上的装饰画,用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盘组合而成;闲暇品茗,用紫砂名家杨彭年所制的“三香壶”;日常吃饭,用清末流传下来的象牙筷子,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碗、碟……这是一个现代的洛阳人家,家中却处处可见有年头的器物,走进这个家,人仿佛忽然“穿越”了。

1痴迷收藏,夫妇二人乐在其中

位于洛阳市高新区于宏夫妇的家,一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门口墙壁上的一个小装饰框,框中挂着一对清道光年间的瓷塑粉彩小人儿。

“我们觉得这两个小人儿就是我们俩,挂在门口欢迎大家来做客。”身穿蓝色中式外套的女主人李亚萍笑呵呵地迎了过来。

说起收藏经历,均年近五十的于宏夫妇俩各有一段心经。

“我们俩收藏的方向不同,平时各玩各的,遇到问题了,就交流一下。”于宏笑着说,他和妻子都在洛阳市某国有企业工作,20多年前俩人都迷上了收藏,他喜欢各种各样的茶壶,妻子则喜欢玉器,尤其喜欢古代妇女的帽花。这些年下来,两人工作之余玩收藏,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参观于宏夫妇的家,看他们将收藏融入日常生活的状态,能深深地感受到收藏带给这二人的无限乐趣。

客厅里摆放的家具几乎全是中式风格,深色实木沙发前是一张宽大的茶桌,桌子上摆放着一套古朴的茶具。于宏说,这些茶具都是清晚时期的,平时有朋友来了,沏一壶上好的清茶,品茗闲谈,自有一番乐趣。茶桌的前半部分,摆放着一组小型木雕,由4个人物形象组成,寓意分别为渔、樵、耕、读。“这是我们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没事了钓钓鱼、种种地、读读书,很舒服,很惬意。”于宏说。

在这组木雕旁,摆着一套餐具,餐刀和筷子装在一个颇为“沧桑”的皮套里,筷子是象牙的,餐刀的上部是一块精美的和田玉。于宏介绍,这套餐具少说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他几年前在外地出差时淘的。

客厅正对门的地方,摆放着一个古朴的保险柜,上好的实木、考究的做工,尤其是精巧的保险设置,不禁让我们感慨古人的智慧。于宏笑着说,这个保险柜也是从外地淘回来的,为能将其妥善地运到家,他和妻子又是租车,又是雇人,费了老大的劲。

不仅客厅,于宏家的书房、卧室里也处处可见精美的古玩。书房的博古架上,数百件造型各异的茶壶让人眼花缭乱,卧室的床头、墙上也摆着、挂着不少藏品。

夫妇二人说,这20多年里,他们除了日常开销外,其他的钱都用在了收藏上,最初是掏钱买,买着买着,实在没钱了,就开始与人交换。如此积少成多,现在家里的藏品少说也有两三千件了。和许多爱好收藏的人一样,为一件藏品倾尽所有的事儿也时常发生在于宏夫妇身上。

“骑着自行车去古玩市场逛,回来的时候,自行车没了,怀里揣个小玩意儿;出差在外地,碰到喜欢的东西,花光了身上的钱,再当了穿着的大衣、戴着的手表,这也都是常有的事儿……”李亚萍笑着说。

2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收藏真有这么大的乐趣?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一路走下来,最终将自己的家变成了一座小型的家庭博物馆?

于宏说,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在书房的博古架上,摆着一把有些陈旧的清中期锡壶,于宏说,这是他的第一件藏品。

那是1988年,他去山西出差,无意中逛到了当地的古玩市场,“邂逅”了这把锡壶。

“看到它我特别吃惊,这么小一把壶,盖子上绘着‘四福拱寿图’,壶身上部刻着‘明八仙’,也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八仙造型,壶身下部则刻着‘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各种法器。一把小小的锡壶上,竟有如此丰富且精美的图案,古人真是了不起。”于宏说。

于宏把这把锡壶带回家,从此,他心里便有了一个关于收藏的梦想。

3锡壶两千件件件是精品

在于宏家里的两三千件藏品中,壶占了很大一部分,有价值连城的紫砂壶,有造型迥异的锡壶,有颇具历史意义的瓷壶,其中锡壶最多。锡壶就是用金属锡制成的茶壶。

于宏说,据史料记载,在商朝中期我国已熟练掌握了炼锡技术。考古证据显示,我国锡器的出现略晚于青铜器,但它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据介绍,锡器的大发展是在明代以后。当时,有人受紫砂制作工艺的启发,制作出了有很强观赏性的仿紫砂锡器,这种锡器一经面世,就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迅速跻身珍品雅玩的行列。

锡壶和紫砂壶的区别是什么?于宏说,造壶的工匠们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灵感完成“神来之笔”,而紫砂壶的制作却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但是,以锡制作的壶身便于雕刻,即使锡壶整体制作完成,也不妨碍工匠在灵感出现时随手题诗、刻画。

在这种形势下,锡器制作名家辈出,他们不惜工本,制作出了极具艺术价值的文人锡器,也造就了锡制工艺品的一个高峰。有资料记载,在明清时期,一把新做的精致锡壶“价五六金”,可见当时锡器珍品之贵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于宏将自己的收藏重点放在了外界看似“冷门”的锡壶上。

4于金钱之外悟出生活的真谛

“不是钱的事儿!”在与于宏夫妇交谈的过程中,这是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于宏说,在走上收藏之路的这些年里,他们从未用金钱衡量过手里的藏品,如果别人有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的东西对方也喜欢,不论价值大小,他们都会交换,“如果非要定个价值,那就是对心爱之物的亵渎,因为不是拿钱就能买到任何东西的”。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夫妇二人从收藏中得到了更多的乐趣,悟出了生活的真谛。

在于宏夫妇卧室的床头柜上,摆放着一组木雕,他们戏称这是他们对生命五重境界即生存、生活、舒适、精神、灵魂的理解。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精神和灵魂的满足,生活简单、舒适即可,没必要刻意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李亚萍说。在单位里,许多女同事都喜欢买漂亮的衣服、昂贵的皮包,她却总是穿得最普通的一个,大家都说她对自己不好,她却觉得挺满足:“看着这些藏品,再通过读书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我觉得这是再幸福不过的一件事儿!”

于宏夫妇认为,人有很多种活法:“年轻的时候,觉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到了中年、老年,则悟出了‘心有多宽,路就有多长’的道理。不刻意追求物质,只单纯享受心灵的满足,会觉得生活恬淡、充实!”

5锡壶博物馆被列入洛阳市第二批民营博物馆序列

于宏夫妇痴迷收藏的消息也引起了洛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的注意。

据了解,日前,洛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也来到于宏家中,参观夫妻俩的藏品。负责洛阳市民营博物馆筹建工作的洛阳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于宏家里的藏品,可谓件件真品,件件精品。尤其是于宏20多年收藏的2000多件锡壶,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看,在国内锡壶收藏队伍中都位居前列,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王支援说,目前洛阳市正在大力筹建民营博物馆,于宏的锡壶博物馆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列入洛阳市的第二批民营博物馆序列。

他说,虽然现在于宏夫妇已经把自己的家“装扮”成了一个小型的家庭博物馆,但毕竟面积有限,许多藏品很难展示出来,也不方便公众参观。下一步,洛阳市文物部门将邀请有关专家对锡壶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进行论证,同时帮助联系展示场所,以使于宏这些珍贵的藏品能早日与公众见面。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洛阳这三人有喜讯
七一党旗红 文化润社区
长城艺术沙龙第九期暨长城传承人文化艺术研究会年会筹备会议举行
评论丨绘画的社会情绪价值——兼谈首届河南省青年美术人才推介工程青苗计划综合美术作品展
洛龙区书协“洛艺生辉 福送万家”义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二)
体验非遗魅力 铸就烙画传承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