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洛阳农民渴望保护国家级非遗河洛大鼓的传承
2011年10月24日    网络综合    浏览数:1460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招牌式的语言曾代表了一个群体——说书艺人。洛阳市宜阳县董王庄乡姚村的魏跃庭不仅练就了出口成章、自编自演的说书技艺,还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传承人。

“说书达人”的普通生活

魏跃庭的家与普通农户没什么不同,不大的院落里充满了生活气息,57岁的他独自居住,还种着5亩地。

“前段时间请我去唱大鼓的人多,地里的玉米都没时间收。”魏跃庭一说话,便表现出了说书人那种神采飞扬的气质,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他还特意找来自己的搭档——弟弟魏占庭,为我们表演起来。

一在庭院里摆好家伙什儿,魏跃庭立马就进入了状态。霎时间,只听得鼓声咚咚、琴声铮铮、铜板叮叮……只见魏跃庭身前支着红色书鼓,右手持鼓槌,左手持两个月牙形钢片,其弟手拉坠胡,脚敲木鱼,手脚并用为他伴奏。

不多时,魏家门前就涌来了不少村民,听到有趣处,不少人笑出声来。演唱完毕,小院里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自编自演传美名

魏跃庭出生于1956年,1974年初中毕业后跟随河洛大鼓艺人党宝山学艺。魏跃庭说,那时候老师在上面唱,他就坐在下面记唱词,回去还要琢磨老师的神态。

后来,魏跃庭停止跟老师学艺,通过自学学会了不少“大书”(长篇说书段子),还成了宜阳县曲艺队队长。县曲艺队解散后,魏跃庭仍坚持和弟弟一起走乡串村演唱河洛大鼓,至今已30多年了。

魏跃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善于临场发挥,能结合现实自编自演。

20世纪80年代,小有名气的魏跃庭,被推荐参加宜阳县计生委宣传计划生育的文艺汇演。他自编自演的《大发,二发》,以群众生活中的平常事为素材,用幽默通俗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展示计划生育政策的优越性,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魏跃庭演唱的段子大多来源于生活,用百姓语言讲述,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很有教育意义,像《弟仨儿分家》,讲述了一家弟兄三人不想赡养父母,还闹着要分家,通过乡邻、父母的感化,最终争相赡养老人的故事;而《儿媳妇变驴》,则用神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对婆婆不好的儿媳妇,受到上天惩罚而改过自新的故事。

此后,魏跃庭“不但能说,还能自己编”的名声不胫而走。2005年,在省河南计委迎新春“关爱女孩行动”文艺汇演中,魏跃庭自编自演的河洛大鼓《夸女婿》获得了一等奖。此后,他更是邀约不断,先后去过国内的大部分地方。

希望唱大鼓能有“新鲜血液”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从事这一行。”采访中,魏跃庭担忧地说,没有年轻人的跟进,很难保证河洛大鼓的活力。

据了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洛大鼓逐渐衰落,缺乏创作人才,再加上老一代艺人的相继去世,使得河洛大鼓的传承人队伍严重“失血”。

魏跃庭说,河洛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潜力巨大,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喜欢并投身到这一民间艺术中来。他还建议将现有的河洛大鼓老艺人集中起来,对他们的经典唱段录音、录像或者将老段子整理成册,更有效地保护河洛大鼓的传承。

河洛大鼓精彩决赛今晚举行(图文)
荣宝斋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作品展
4幅早期炎帝题材布本水陆画在山西现身
国家级非遗成都糖画唯一传承人去世 享年90岁
洛阳14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传承人
洛阳市举办第五届河洛大鼓曲艺节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