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市文物部门在对祖师庙的维修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不仅还原了祖师庙的真名,也引出清代河南府(洛阳)知府齐鲲清正廉洁的一段佳话。
祖师庙原名真武庙
提起祖师庙,大多洛阳人不会觉得陌生。这座位于老城区北大街的古建筑,始建于元未明初,为纪念道教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而建,明代时曾改做它用。
可您也许还不知道,祖师庙其实并不是它的原名。据《清嘉庆洛阳县志》卷二十二记载,祖师庙又名真武庙。日前,市文物部门维修祖师庙的过程中,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石碑的出现,印证了这一史料记载。
洛阳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说,这块石碑是11日上午施工人员清理祖师庙大殿东配房前的地下管道时发现的,听到消息后,他和其他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将石碑挖了出来。尽管石碑一角断裂,但碑文整体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根据碑文内容可判断,此石碑立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当时正值河南大旱,河南府知府齐鲲带领众乡亲来到这座真武庙求雨,没过多久,天降及时雨,齐鲲特别高兴。当时,他看到真武庙破败不堪,决定对其进行修整。工程完工后,他立下石碑,并亲自撰文“修真武庙碑记”。
王支援说,尽管根据《清嘉庆洛阳县志》,我们可以了解到祖师庙的名字为真武庙,但多年来没有实证。这块石碑的发现,恰恰填补了历史上的这一空白。
石碑引出一段佳话
王支援说,根据史料记载,齐鲲是一位有名的清官。他任琉球正使时,按照惯例,担任此官的人可携带本国特产从事贸易活动,谋求私利,齐鲲知道后却严词拒绝;在琉球时,该国国王不仅设宴款待他,还向他赠送厚礼,也被他婉言谢绝;同时,为了减轻琉球的经济负担,他还提前3个月回国。
齐鲲任河南府知府期间,他廉洁奉公,革除摊派车马的弊政,并刻碑警示;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大旱时,他亲自到民间视察,并收缴官吏贪污所得,分发给百姓。根据碑文记载,维修真武庙时,齐鲲还拿出自己的银两用于施工。
庙内将建专题博物馆
尽管多数洛阳人对祖师庙不陌生,可真正走进祖师庙参观的人却为数不多,大家对于祖师庙的历史价值也不甚了解。不过,随着这次维修,祖师庙昔日的风采也将逐步“复原”,这里将建造一个专题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王支援介绍说,祖师庙之所以能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建筑保存完好、层次分明,现存大殿及东配房、前殿等建筑对研究明清时代道教建筑的布局具有重要价值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大殿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
据了解,此次维修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之后,洛阳市文物部门会在这里建一个专题博物馆,初步计划以展示老子文化为主。该专题博物馆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开放。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