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暖的书房里,
对着悠悠灯火,
铺开一卷古籍,
研磨出满砚墨汁。
挥毫泼墨间,
在金纹红纸上,
书写下最中国的,
古典浪漫。
随着时代的变迁,印制春联的流行,
你有多久没有用过手写的春联了?
在丝路大道旁的观见美术馆“笔走龙蛇·墨香书韵”活动上,
我们见到了中国人对于手写春联,最初的执念。
笔走龙蛇,
是一个用来形容书法迅捷,风格洒脱的成语,
用于这个龙蛇交际时分的书法盛宴上,
有着格外契合的观感。
洛阳书法名家们齐聚一堂,
为那些热爱传统文化,
热衷手写春联的人们亲笔撰写,
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春联。
大家对这次活动的热忱之情,
显然超乎预料。
即使早早赶到观见美术馆,
现场众多书法爱好者早已云集。
等候在此的,
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有仍在上学的少年,
但这种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以及对手写春联的喜好,
是不被年龄所定义的。
观见美术馆内早已摆开书桌,
预备了文房四宝。
现场的瓦当金纹春联红纸,
缀有红绳编带的四方桃符都已经齐备。
只等书法家们挥毫泼墨,
在这二尺来长的红纸间,
写就华美的辞章。
张建京、张东辉、张焉如、黄越祖,
几位书法家老师早早到场,
立刻被早已等候的书法爱好者们簇拥起来。
现场准备的红纸流水一般在众人手中传递,
不多时,人们就在每位书法家的身旁排成队伍,
用热情的眼光,注视着书法家手中毛笔一起一落,笔锋纵横。
每当书法家们写得一幅满意的春联,
围观的爱好者们立刻兴奋地议论起来。
几位书法家也毫无架子,
和大家热烈的讨论起春联的文本,
哪个字自觉写得最妙。
观见美术馆里洋溢着高涨的热情,
让一室之内春意盎然。
难得有跟书法家面对面的机会,
写得了春联,对书法爱好颇深的人们并不愿就此离去,
他们纷纷拿出自带的洒金宣纸、雪白扇面、中式御守,
请书法家不拘于春联的题材,在纸上尽情挥毫。
几位书法家显然也被大家的热情感动,
将自己的书法技艺毫不吝惜地为每一位求字者挥毫书写。
大家逐渐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
原定一个小时结束的活动,
足足又延期了一倍的时间,
直到观见美术馆内按几倍于参与人数储备的,
所有春联和桃符用纸全都告罄,
这才终于落下帷幕。
我们从小都学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过“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是我们对传统中国式浪漫的最早体会。
但只有在这充满仪式感的,
现场手书春联的时候,
才能意识到,
我们和开创辉煌文化的祖先,
依旧血脉相连。
每到这个时候,
大街小巷的鞭炮声日渐密集。
独属于中国的年味,
就在这时悄悄弥漫开来。
责任编辑:yy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