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洛阳站洛阳动态正文
全国首个私人银器博物馆在洛阳开放
2011年05月19日    东方今报    浏览数:1267

2011年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全国首个由民间收藏家创建的银器博物馆——周公中国银器藏展馆在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免费对市民开放。

辛苦收藏银制品多达3000件

当天的银器藏展,展示了银器藏展馆创建者周建立20多年来从全国各地收集的3000多件银器。藏品大致可分为人体装饰品和生活实用器两大类30余系列。

这些银器从银冠、发簪、耳环、压襟、手镯、银锁、银扣到文房四宝、刀枪剑戟、餐具、酒具、玩具等,这些藏品最早的年代可追溯至战国汉唐时期。战国时期的错银龙兽代勾、唐代的蔓草珠点大面盆、宋代的五福捧寿大酒壶等银器,做工考究,精美绝伦。既有仅0.1克的百图钟铃,也有重量数千克的龙凤酒壶。从镂空、缠丝到錾刻、烤蓝等,在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无一不融入了当时工匠们匠心独运之处。

在这些人体装饰类银器展品中,数量最多的当数清朝至民国时期女性用到的发簪、发钗、发花、步摇等,仅数量就能达到700多件。

银制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在展馆最具有时代特色的银器藏品,莫过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银质水烟袋。“银质水烟袋的银纯度越高,体积越大,越说明这个水烟袋的珍贵性。同时,在当时的环境下,水烟袋也象征了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周建立介绍。

大大小小的银器,同时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古人喜欢把护佑平安、和谐美满、子孙兴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等吉祥祝语寄托在各种银质器物上,然后通过复杂精美的艺术手段适当表现,无论是唐宋年间还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旧银器,无不饱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奇妙无比。

周建立指着一顶童帽,告诉记者上面装饰的银器有49件之多。在帽子的前额第一层有十八罗汉,第二层有八仙庆寿,第三层有狮子虎头,左右有帽饼花,周围有帽铃。

据他介绍,这是一种相传千年的风俗:孩子出生后,外公外婆要送“一头银”,祝福孩子长命百岁,家业兴旺。只是富人家送的银饰多,穷人家送的银饰少而已。

首个银器博物馆填补了国内空白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银器收藏以来,私人博物馆虽然是部分解决民间藏品展出的重要途径,但是私人博物馆本身生存困难、举步维艰已经成为全国性问题。

据介绍,周建立曾在洛阳市王城公园租过门面办自己的展厅,但因为费用太贵就没有坚持下来。因此,私人博物馆兴建与经营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也非一般市民所能承担。缺钱带来的直接问题,民间收藏的珍品无法充分展示给市民欣赏。中国银器作为艺术装饰品、精神寄托、生活实用品和珍藏品,银器一直在国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国内没有对银器系统地收藏,一直遭遇冷落。现在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银器博物馆也已落成,填补了国内民间收藏馆的空白。

责任编辑:洛阳艺术

洛阳市第三届牡丹绘画技能大赛征稿启事
鹊华掇英·洛邑风华作品联展在洛开幕
洛阳市民协副主席王飞剪纸亮相国际舞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寻溯洛阳十三朝 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委员会写生采风活动第二站
洛阳市美协青年美术家座谈会召开
笔墨丹青写大爱 春风情暖洛阳城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5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